6月16日上午,湘阴县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县委书记、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镇江出席并讲话,县长刘世奇主持会议,全体县委常委及有关县级领导出席会议,全县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代表、科创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近年来,我县深入落实岳阳市人才新政45条、湘阴县人才新政36条,出台制定《湘阴县新引进青年人才补贴支持办法》《湘阴县2022年人才工作要点》等配套文件15个,搭建市级以上科创平台30个,通过“四海揽才”、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定向培养安置等方式招录事业单位人员281人,累计发放人才补贴、科创奖励资金960多万元,募集教育基金8105万元,加快人才公寓建设分配,积极解决人才就餐、住宿、出行等现实问题,人才满意度不断提升。 就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李镇江强调,资源要素要转化成效,要把优越环境转化为引才的资本,把科创平台转化为育才的载体,把优厚政策转化为留才的保障,把重要岗位转化为用才的阵地,让湘阴成为各类人才向往之地、聚集之地。 领导干部要转换思维,人才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上阵,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手段,强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意识,大胆探索借智借力、合作共享、市场运作等方式,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的灵活性、实效性。 民营企业要转型升级,县委、县政府将全力支持招才引智、转型发展,各民营企业更要发挥机制灵活等优势,锚定“高精尖”发力,突出“产学研”合作,强化“长株潭”接轨,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提高自身竞争力、打造科创主阵地。 挖潜增效要转变机制,要进一步健全统一指挥、高效顺畅的领导机制,实绩优先、能上能下的选拔机制,灵活多样、绩效挂钩的薪酬机制,配套完善、因材施教的培育等机制,推动优秀人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深入推进“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大力培育“新乡贤”,扩大农村实用型人才数量,储备一批后备村干部,打造“永久牌”乡土人才队伍;要科学高效利用湘阴智库和博教高双创智库联合会,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智能、增添新智慧,集思汇智聚力,助力政府科学决策。 刘世奇在主持会议时表示,全县上下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人才强县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围绕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盘活人才存量,打好人才培养“三百工程”、“人才高地建设36条措施”等组合拳,构筑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圈。 各行业领域优秀人才和企业单位、协会团体,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和技能技术优势,聚焦湘阴高质量发展大局大计,持续激发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和敢闯敢干的澎湃活力,在加快“奋进全省十强县、建设省会卫星城”的伟大征程上,开新局、创新业、立新功。 会上,张奕宣读了相关表彰通报决定,表彰奖励了一批优秀人才和先进集体,5名典型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县高新区、县人社局作了表态发言。
岳阳的“编外科技特派员”赵复庆
湘阴县成功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四部门促推湘阴企业专利开发和知识产权融资对接
湘阴县科技创新攻坚仗工作调度会召开
根据《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2024年度形式审查合格的1项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422项省自然科学奖、79项省技术发明奖、602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省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奖和40项省科学技术青年英才奖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9月30日至10月19日。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示项目(团队、人选)持有异议的,请以书面方式将有关情况反馈至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省科技厅监督与诚信处或机关纪委,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个人实名提出的,须写明姓名、联系电话等;单位名义提出的,须写明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并加盖公章。我们按有关规定对异议提出者相关信息予以保护。联系方式: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0731-88988742省科技厅监督与诚信处 0731-88988999省科技厅机关纪委 0731-88988679地址:长沙市岳麓大道233号科技大厦邮编:410013 邮箱:hnst-jg@kjt.hunan.gov.cn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2024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目录(通用项目)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2025年9月30日来源:湖南省科技厅官网
关于开展2025年企业研发财政奖补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于申报2024年度湘阴县科技创新基金奖补的通知
关于开展2025年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湖南省2025年先进制造业“揭榜挂帅”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郴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血脉之中,在湘南大地奏响了一曲创新赋能的奋进乐章。锚定核心坐标:以战略定力筑牢科技创新“压舱石”郴州深刻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科技创新置于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来谋划和推动。在使命担当上,郴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力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构建“四水联动、八水共治”的郴州“水立方”模式。近日,在湖南省向科技部推荐的26项“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技术成果中,郴州占据12项,充分彰显了郴州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硬核实力。在战略布局上,市委、市政府将“加快建设国家创新示范区”置于“四大战略定位”之首,通过系统的顶层设计,确保科技创新核心地位落到实处。在实践行动上,市委主要领导率队开展“科技创新高校行”,不仅走出了校地合作的广度,更走出了成果落地的速度。在氛围营造上,郴州通过建设科普基地,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科普演讲团郴州行等活动,让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蔚然成风。推动深度融合:以技术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动力源”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在郴州,科技创新不再是实验室的“孤芳自赏”,而是产业发展的“满园春色”,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走向深度融合。郴州从建设“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入手,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农产品加工、有色金属、文化旅游等产业,培育发展锂电新能源、装备制造、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入手,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深化校企对接合作,不断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入手,扎实推进郴江实验室、“3+4”中试等平台建设,全市省级创新平台达140家,逐步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中试验证—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生态:以制度创新打造干事创业“生态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郴州深知,一流的创新生态是创新种子破土而出的沃土。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郴州在全省首创“科技服务超市”平台,汇聚超千名院所专家,发布近5000项成果,促成数百项合作,成功入选科技部2025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典型案例,标志着郴州在打破科技服务壁垒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在破解资金瓶颈方面,郴州创新推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流向科技型企业,有效缓解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人才引育方面,郴州实施“智汇潇湘·郴就人才”专项计划,开展大湾区沉浸式培训,积极争取省级科技特派员支持,以诚意聚才、以平台育才、以服务留才,为郴州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活水”。展望未来,郴州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不断巩固和拓展科技创新成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郴州新篇章注入更加磅礴的科技动能。(作者:刘文敏 单位:中共郴州市委党校)来源:郴州日报
“十四五”科技成就·跃升丨硬核科技绘就三湘大地创新画卷
激活创新主引擎——郴州实施科技创新赋能攻坚行动综述
激活科技创新主引擎 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科技“智”援(十四) | 贺顺达:以创新破局 让中国焊接材料走向世界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