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午,湘阴县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县委书记、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镇江出席并讲话,县长刘世奇主持会议,全体县委常委及有关县级领导出席会议,全县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代表、科创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近年来,我县深入落实岳阳市人才新政45条、湘阴县人才新政36条,出台制定《湘阴县新引进青年人才补贴支持办法》《湘阴县2022年人才工作要点》等配套文件15个,搭建市级以上科创平台30个,通过“四海揽才”、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定向培养安置等方式招录事业单位人员281人,累计发放人才补贴、科创奖励资金960多万元,募集教育基金8105万元,加快人才公寓建设分配,积极解决人才就餐、住宿、出行等现实问题,人才满意度不断提升。 就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李镇江强调,资源要素要转化成效,要把优越环境转化为引才的资本,把科创平台转化为育才的载体,把优厚政策转化为留才的保障,把重要岗位转化为用才的阵地,让湘阴成为各类人才向往之地、聚集之地。 领导干部要转换思维,人才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上阵,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手段,强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意识,大胆探索借智借力、合作共享、市场运作等方式,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的灵活性、实效性。 民营企业要转型升级,县委、县政府将全力支持招才引智、转型发展,各民营企业更要发挥机制灵活等优势,锚定“高精尖”发力,突出“产学研”合作,强化“长株潭”接轨,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提高自身竞争力、打造科创主阵地。 挖潜增效要转变机制,要进一步健全统一指挥、高效顺畅的领导机制,实绩优先、能上能下的选拔机制,灵活多样、绩效挂钩的薪酬机制,配套完善、因材施教的培育等机制,推动优秀人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深入推进“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大力培育“新乡贤”,扩大农村实用型人才数量,储备一批后备村干部,打造“永久牌”乡土人才队伍;要科学高效利用湘阴智库和博教高双创智库联合会,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智能、增添新智慧,集思汇智聚力,助力政府科学决策。 刘世奇在主持会议时表示,全县上下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人才强县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围绕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盘活人才存量,打好人才培养“三百工程”、“人才高地建设36条措施”等组合拳,构筑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圈。 各行业领域优秀人才和企业单位、协会团体,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和技能技术优势,聚焦湘阴高质量发展大局大计,持续激发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和敢闯敢干的澎湃活力,在加快“奋进全省十强县、建设省会卫星城”的伟大征程上,开新局、创新业、立新功。 会上,张奕宣读了相关表彰通报决定,表彰奖励了一批优秀人才和先进集体,5名典型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县高新区、县人社局作了表态发言。
岳阳的“编外科技特派员”赵复庆
湘阴县成功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四部门促推湘阴企业专利开发和知识产权融资对接
湘阴县科技创新攻坚仗工作调度会召开
关于湖南省2025年第四批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的公示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国科发政〔2017〕115号)和《关于开展2025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的通知》(工企业函〔2025〕137号)有关规定,经企业自评,省、市(州)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审核等程序,现将湖南省2025年第四批4777家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予以公示(见附件)。公示期为2025年11月14日至11月27日(共10个工作日)。在此期间,如有异议,请将有关情况反馈至省科技厅,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提供书面材料并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应签署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匿名或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联系方式:监督与诚信处 0731-88988999机关纪委 0731-88988679成果转化处 0731-88988819地址:长沙市岳麓大道233号科技大厦邮编:410013 邮箱:hnst-jg@kjt.hunan.gov.cn附件:湖南省2025年第四批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pdf来源: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处
关于公布湖南省2025年第三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的通知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 湖南省财政厅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省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后补助项目的通知
2024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受理公示
关于开展2025年企业研发财政奖补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
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中试平台是重要的“中间站”。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提出,按照“做强一批、激活一批、补齐一批”的推进思路,系统化推进中试平台建设发展。这将直击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痛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中试平台的建设质量与体系化水平,直接决定科技成果能否顺利跨越“死亡谷”。当前,我国制造业创新正加速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2400多个地方中试平台以及241个工信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已为成果转化搭建起基础框架。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中试平台存在职能定位分散、技术能力薄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布局失衡等突出问题,成为制约转化效率提升的“拦路虎”,亟待通过系统性优化破解发展瓶颈。建设中试平台,首先要明确建什么。中试平台如果连功能定位都不清晰,何谈成果转化,并且容易带来重复建设甚至内卷式竞争等问题。简单来说,中试平台的功能就是要把样品变成产品,这一过程中需要的设计验证、功能性能验证、工艺验证、适配验证、生产验证等一系列服务功能,中试平台都应具备。制造业包含几十个大类行业,需要重点建设中试平台的目前确定为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信息技术、新兴和未来产业、共性需求6个关键领域,正是为了有所侧重、避免重复建设。其次要明确谁来建。政府、高校院所、企业等都是建设中试平台的主体,且各有优势,三者并不矛盾,可分类推进。比如,政府有战略规划、政策资源引导优势,在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必需、某些市场失灵的领域,更适合由政府主导投资建设;高校院所具备创新源头与成果孵化优势,聚焦行业共性技术方向的领域,由其投资建设能更好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企业有生产经验与市场需求对接的突出优势,聚焦特定产品升级、技术商业化应用等与自身发展紧密相关的领域,企业投资型中试平台更能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快速实现价值转化。多方协同,既能加大供给,又能实现优势互补。最后要明确怎么建。建设中试平台离不开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需探索建立多元投入、规范运行、精准高效的支持机制,提升平台发展效能,带动区域和行业中试能力整体进步。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产业规律、立足实际,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与科研条件布局平台,这样平台与平台之间才有望互补互促、共享共进,防止一哄而上造成新的“内卷”。还应注意的是,此前一些科技创新平台也包含中试功能,要用好存量,与增量协同推进,发挥叠加倍增效应。“做强一批、激活一批、补齐一批”中试平台,本质也是分类施策、因地制宜。战略定位、基础能力、技术优势、运行机制、服务成效、未来潜力等方面具备优势的,可梯次培育一批高水平中试平台;具备公共服务属性但能力欠缺的,可引导其或重组整合或开辟新赛道,增强竞争力;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关系未来发展、关乎产业安全的关键领域,要补上中试平台的缺口,充实新生力量。加快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与高水平建设,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链接创新与产业的关键之举。做优做强一批中试平台“中间站”,将推动创新链、技术链与产业链同频共振,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来源:经济日报
郴州日报头版 | 打造“水立方” 做足“水文章”
科技赋能变废为宝 共谱循环经济新篇
如何认识“十五五”时期的重要地位
以科技创新引领郴州高质量发展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