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创新资讯

要给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

发布时间: 2020年09月29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这是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上所讲的一句话。他还进一步指出,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为我国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让刚刚经历了疫情的国人明白了加快国内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经济环境在变化,国际经贸摩擦加剧。我们必须沉下心来,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日积月累、持之以恒,靠自己的力量攻克技术难关。在这样的背景下,也需要给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从而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俗话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科学成就离不开好的环境支撑,要推崇科学的人文精神、甘守平淡的学术传统、诚信有序的治学风气等,一方面,要大力弘扬科学工作者的典型事迹,深入挖掘和宣传其学术思想、人生积累和精神财富,从而引导全社会重视、支持甚至投身科技发展。另一方面,要形成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和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制度,真正倡导营造严肃认真的学术讨论氛围,鼓励不同学术观点交流碰撞,支持青年科研人员承担重大的科研任务,鼓励年轻人大胆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要想得到“万颗籽”的丰收,就必须要有“一粒粟”的付出。正如在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对科技创新国家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要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适当形式加大支持,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扩大资金来源,形成持续稳定投入机制。近年来,国家以各种形式加大了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全面投入,资料显示,2019年国家以各种形式对研发投入已经达到了2.17万亿元,占GDP比重的2.19%,在国内建立了众多前沿科技创新平台,这就为国家的科研开发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有了梧桐树,还要引凤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尽管我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3000多所高校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的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培养人才,但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以及人民生命健康等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及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上,与欧美等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在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推进过程中,实现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完美结合。面对科研创新需要团队合作及多种人力物力组合的现实情况,要对科研人员的项目给予全力支持,为其提供坚实的后盾。

研发创新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市场制胜的关键,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也不是凭空臆想的,靠的是自强奋斗、敢于突破,从而实现“领先一步”效应。目前,国内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9.5%,创新指数位居世界第14位,这说明国内的高校、企业或科研机构有巨量的创新资源,这些创新潜力尚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目前,科研创新已经从个体创新转向团队创新、“跟随式”创新转向“领先式”创新,科研人员承担创新的风险更大,这就更需要包容来“兜底”。正如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曾表示的那样:“创业最重要的是能包容失败,不让失败者感到沮丧,让创业者甩掉心理包袱可以重新再来。”另外,还要鼓励和包容国内高科技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发达国家高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汲取他人的长处,激发我国科研人员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从而提升国内科技研发水平,增强国家整体研发竞争力,使互联互通中的科研之路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