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创新资讯

李志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26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盼,为我们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科技系统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自觉坚定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实施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攻坚行动,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持续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建设科技强省,为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科技力量。

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科技创新宏观统筹机制。深刻理解党中央对科技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进行系统性重构、整体性重塑的战略考量,牢牢把握省委科技委职责使命,加快完善运行机制、权责体系,构建省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县联动、全省“一盘棋”的科技创新工作格局。着力做好“统筹”文章,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力度,统筹推进重要科技法规规章、科技规划政策的制定实施,高效推动重大任务落实,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工作的整体性、协同性、有效性。加强央地对接、部省会商、厅市联动、区域协同,发挥长株潭自创区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争取国家战略科技任务、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重大改革任务落地湖南,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布局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推动特色化、差异化创新发展。

着力完善标志性工程推进机制,打造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和政策优先在标志性工程布局,完善统筹调度、考核评价、动态调整等工作机制,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加快取得可视化成果与突破性进展。建设“1+2”国家实验室体系,积极探索实验室运行管理、基地与总部联动协作、地方政府服务和推动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有效模式;完善湘江科学城创新规划与政策体系,放大创新资源集聚效应。探索“4+4科创工程”实体化运行的有效模式,加强使命导向的科研管理改革,持续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和承载能力。完善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综合保税研发、外资研发机构设立、外籍专家工作生活便利化等政策,创新企业研发中心招引培育机制,加快集聚一批全球性研发中心。加快推动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标志性项目建设,推动建设文化科技融合领域高能级科研机构与高水平大学,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争创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试验区。

着力优化科研攻关组织机制,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湖南模式。坚持“四个面向”,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提升重点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建制化、体系化攻关力量。加快推动“1+2”国家实验室布局建设和实体化运行,推动“4+4科创工程”上升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建强特色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高能级科研机构,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加强前瞻性、引领性攻关布局。聚焦“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接续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靶向部署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量子科技、前沿材料、文化科技融合等领域重大科技攻关,强化交叉前沿领域和重点领域布局,加大定向委托项目实施力度,力争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创新成果。加大多元化、集中化攻关投入。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集中财力、突出重点,优先保障科技创新高地标志性工程建设和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完善以人才为导向的科技攻关投入机制,实行“经费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任务走、任务跟着计划走、计划跟着规划走”。优化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机制,引导高校、企业、金融机构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形成全社会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

着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突出企业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过程的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产业链中下游等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牵头承担重大科研任务,打造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融通的创新体系。推动研发奖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费优惠政策以及“五首”产品应用政策应享尽享,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建设技术成果进场交易平台,支持建设科技成果中试平台、概念验证中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二十条”措施落实落地,推动高校建立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等相关制度,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探索“零门槛费+阶段性支付+收入提成”或“延期支付”等“先用后付”方式,鼓励和引导高校院所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健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探索金融支持重大、重点科技任务的途径、方法,优化升级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政策体系,健全支持科技型企业资本市场上市、债券融资等服务体系。推进设立金芙蓉科创引导基金,探索开展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等,研究建立支持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发展的机制,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着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塑造人才竞争新优势。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一体推进,促进科技与教育、人才良性循环,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水平。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发展战略、创新政策、重点任务、资金配置、考核评价等重点事项统筹,加强高校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优化“三尖”创新人才工程支持方向与类型,加大对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等领域人才支持力度,构建顶尖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梯次成长的人才体系。发挥科技创新高地标志性工程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平台作用,深入推进“校友回湘”“湘智兴湘”,吸引集聚海内外优质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以创新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和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范围,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持续为科研人员松绑赋能,让科技工作者当主角、挑大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



来源:新湘评论、科技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