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创新资讯

75周年·湖南志丨融湾向海逐浪高——郴州市高质量发展观察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15日

郴州,北瞻衡岳之秀、南峙五岭之冲,川流不息的人马货物,留下了“楚粤孔道”的历史诉说。

开放大潮,波澜壮阔。得广东沿海改革开放风气之先,郴州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始终把开放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从沿海向内地改革开放的“过渡试验区”到建设“开放发展排头兵”,从深度融入大湾区到“郴州-佛山合作”持续升温,从千亿园区建设到湖南自贸区郴州片区横空出世,从“郴长欧”国际班列开通到“湘粤非”铁海联运呼啸而行……今日郴州,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

“要充分发挥对接粤港澳‘桥头堡’优势,在建强自贸试验片区、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强招商引资上持续用力,在推动高水平改革开放上彰显新担当。”郴州牢牢把握区位优势,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瞄准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国家创新示范区、开放发展排头兵、湖南重要增长极”四大定位,不断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023年9月16日,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郴州举办。

敞开“南大门”,对外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歇

“一十里慢步悠悠到尧坡,二十里分水河边看风波……”南起宜章县南关街三星桥,北至苏仙区裕后街,旧时被称作“九十里大道”或“骡马古道”。明朝嘉靖年间,朝廷实施“海禁”政策,独设广州为对外贸易港口,郴州作为中原通往华南沿海的必经之地空前繁荣。

日升月落,斗转星移。郴州昔日“骡马日以千计,挑夫不下万人”的盛况,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山和水在变,路与城在变,不变的是郴州对外开放的闯劲与决心。

1985年7月,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到郴州考察,提出打开“南大门”的设想,以适应广东全方位开放的形势。1987年6月,省委、省政府提出在郴州建立“弹性地带”,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使郴州成为湖南与广东经济联系的桥头堡和突破口,以此推动整个湖南经济振兴。

1988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郴州被国务院确立为沿海向内地改革开放过渡的试验区,这一消息,廓清了思想的迷雾,加快了开放的步伐。五岭脚下、郴江河畔,人们“谈改革、议开放、想搞活”,客商纷纷来郴投资兴业,一派热闹景象。

理念一变,地处内陆的郴州一步步“向海而行”。从沿海向内地改革开放过渡的试验区,到2011年获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再到2020年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片区起航,4个“80%”,成为郴州11个县(市、区)开放发展的共同选择。

“80%以上的招商产业项目来自大湾区,80%以上的外地游客来自大湾区,8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给大湾区,80%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大湾区。”谈及郴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关系,郴州市委书记吴巨培用一组数据进行阐释。

奋进中的自贸区郴州片区。

郴州作为湖南自贸试验区的三大片区之一,依托“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平台政策叠加优势,大力推进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综保区“1210”海关监管中心等项目建设,全链条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新机制、保税维修业务创新、对接粤港澳协同推进“跨省通办”等16项创新案例,入选湖南自贸试验区第一批制度成果。

有色金属、玻璃、建材、家具、电子产品……随着“郴州-长沙-欧洲”国际班列、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尼日利亚-郴州”海铁联运等通道的开通,每周都有“郴州制造”从郴州陆港出发,奔赴世界各地。目前,郴州陆港已先后联通了东盟、欧美、非洲等地区的30个境外国家,链接了境内50余个城市的货运铁路线。

践行“两山论”,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胜势

跨过南岭,改革开放的南风扑面而来,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然而,毗邻大湾区的郴州,受“有水快流”等粗放型发展理念影响,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长期依赖矿产开发、传统制造业负重前行,未能将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1978年资兴市建设中的东江大坝。周建生 摄

绿色理应成为郴州的发展底色。近些年,郴州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探索开展了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一个个美丽蝶变相继上演。

由黑色到绿色。

临武县的三十六湾,是郴州重要的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区之一,一度因无序开发而满目疮痍。郴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伤”的气魄,对三十六湾实施生态修复和重金属污染治理。2013年,三十六湾被湖南纳入湘江保护与治理省级“一号重点工程”;2018年,成功申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十年来,各级共投入20亿元治理三十六湾。

由粗放到集约。

嘉禾县没有铁矿,却有“打铁”传统,铸锻造业起于秦汉、兴于明清,贡献了全省40%的铸件产量。但“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粗放式发展,让嘉禾县一度被中央环保督察点名。推动铸锻造业转型升级,如今嘉禾县不到3平方公里的街区,集聚了41家先进铸锻造企业,拥有全省唯一以铸锻造业立园的省级经济园区,精密配件供货特斯拉、奔驰,数控机床、专用汽车出口东南亚、非洲。

由上游到下游。

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和矿产品精深加工,让“开放合作”“吃干榨净”成为高频词。自2022年以来,郴州依托丰富的含锂资源,引进7个企业联合体签约,总投资额超过1400亿元,涵盖“矿产资源-电池材料-电池制造-装备制造-电池回收”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今年6月18日,广东省电池行业大会选择在郴州临武县举行,一批新能源企业落户湘粤(临武)电池产业集聚区,成为“上游引下游、下游配上游”的典范。

宜章县莽山五指峰景区现云海景观,如梦如幻,蔚为壮观。郭立亮 摄

由生态包袱到绿色财富。

高椅岭,一度因为火电企业无序排放而满目疮痍,如今华丽转身为“丹霞秘境”,水土流失总治理率达99.84%,裸露地植被恢复率达99.64%。为保护东江湖“一湖好水”,资兴市以湖南省首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为契机,对东江湖从“管水、护水、治水、用水”方面下功夫,闯出一条东江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水立方”新模式……

云雾中的资兴市东江大坝更显巍峨壮观。邓仁湘 摄

生态是郴州最大的优势,痛定思痛之中,郴州一边修复满目疮痍的矿山,一边在“舍”与“得”之间绘就“山水画卷”。2023年9月在郴州召开的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向世界发出盛情邀请,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阔步向未来,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民生

红军长征期间,郴州大地上涌现了一个个折射军民鱼水情的动人故事,最为人们熟知的当属“半条被子”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16日在沙洲瑶族村考察调研时说过,“‘半条被子’的故事,代表了我们党的初心,体现了党的为民本色。”

穿越时空,“半条被子”精神闪耀着历久弥新的时代伟力。放眼整个郴州,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已经成为各级党政干部的价值遵循。

汝城县“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朱桂花 摄

近些年,郴州深入实施郴资桂“一核四极、两轴四带”一体化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郴佛对口合作等重大战略,加快建设“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动农产品加工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有色金属新材料、文化旅游两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锂电新能源、现代装备两大新兴产业,布局发展数字产业上培育新增长点,就是要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民生。

五条城市重要干道提质升级、六个入城门户节点打造、高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裕后里和环北湖商圈新晋城市“网红”……郴州变了,城市越来越美了。

古韵悠然的村庄、碧波荡漾的西河相映成景,“唤醒老屋”试点做法、乡村建设“微改造精提升”经验全国推介……秀美画卷徐徐铺开,乡村同样焕新颜。

从“变”到“不变”,越来越多的郴州记忆被保留。从裕后街的骡马铜铃声到711时光小镇的峥嵘岁月,从传统村落的古风古韵到濂溪书院的文脉传承,五湖四海的游客,来郴州总能享受生态之美、感悟精神之力。

安全就是福祉,安全就是责任。对郴州这座湘南重镇而言,极端性气候事件接踵而至,1999年“8·13”特大洪灾,2006年迎战“碧利斯”,2008年抗击特大冰雪灾害……今年7月26日以来,受台风“格美”影响,郴州多地遭受暴雨,单点降雨量突破湖南省历史极值。尤其是资兴市,雨量之多、强度之大、范围之广、破坏力之强,历史罕见。

闻“汛”而动,听令而行。灾害发生后,郴州市和资兴市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迅速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党员干部打头阵、挑重担,“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冲锋在最前沿。

同舟共济,众志成城。8月2日晚,郴州市委、市政府紧急启动10个县(区)对口帮扶资兴行动。省委、省政府迅速作出部署,按照“一村一单位(企业)”原则,安排46个省直单位(省属国企)对资兴市46个受灾严重的村开展对口支援。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阔步向未来,郴州深入推进“六大新行动”、全面彰显“七个新担当”,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誓言铿锵有力:“我们各项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笑脸,发展的成果一定要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郴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湖南日报